万年历
您所在的位置:
首页
文章列表页
回族馓子麻花和普通麻花有哪些区别

回族馓子麻花和普通麻花有哪些区别

2021-10-27 15:00:01 作者:万年历      

麻花是很多地区都有的一道美食,比如天津麻花就非常的出名。那么回族的馓子麻花和普通的麻花有哪些的区别,有哪些的不同呢?带着好奇和疑问,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在民族文化中一起来看看吧!

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美食,很受老百姓爱吃欢迎,它的制作比较麻烦。在事先将矾、碱、红糖、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,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,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,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。馓子麻花古名为“环饼”、“寒具”,质地酥脆,香甜可口。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,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。

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,炸制而成,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食品。其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。古代将麻花、馓子作为寒具的代表,寒食节禁火之日,多食此品。据《续晋阳秋》载:“桓灵宝好蓄书法名画,客至,常出而观。客食寒具,油污其画,后遂不设寒具。”据此典故可知寒具是油炸食品。

唐韦巨源《食单》载:“巨胜奴—酥蜜寒具”。再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曰:“寒具,冬春可留数月,及寒食禁烟用之,故名寒具。”到了清代,据御膳房食单载:“乾隆十九年三月十六日总管马国用传,皇后用野意果桌一桌十五品。”其中就有“发面麻花”作点心。大约从清代起将是麻花、馓子分立,麻花较硬而粗,馓子细而散也。

但都是油炸食品。著名的天津桂花发祥麻花,就是用发酵面加芝麻、青梅、糖姜、桃仁等果脯,经过搓拧,油炸而成。但也有称为“馓子麻花”者,如天津的王记剪子股麻花,就因条散而不乱,麻花肌不拧紧在一起而得名。

七十多年前,天津的麻花店经营的麻花几乎是千篇一律。用两三根白条拧在一起不捏头叫“绳子头”,两根白条加一根麻条拧在一起叫“花里虎”,两三根麻条拧成叫“麻轴”。而那时炸出的麻花虽脆香,但艮硬。1937年范贵林、范贵才两兄弟各自开设麻花店。范贵林开了一家起名“贵发祥”。范贵才开了一家起名“贵发成”。

由于他们之间的竞争,促进了麻花质量的提高。范贵林立于革新,屡经探索,终于研制了夹馅和半发面的新品种。兑碱随季节、气候变化而增减配比方法,使炸出的麻花一年四季保持质量稳定。1956年公私合营后,生产工人对品种的规格又作了改进。根据

群众需求,做成50克、100克、250克,500克、1000克重量不同,大小各异的多种规格麻花。这种独特风味的夹馅什锦麻花,口感油润、酥脆香甜、造型美观、久放不绵,因而特别受群众欢迎。特别是近些年来,生产规模扩大了,品种增加了,使这一特色食品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。桂发祥麻花不仅品种有六、七个,而且规格齐全,要大有大,要小有小,大的25公斤、5公斤,小的50g、100g。

馓子,是回族待客、送礼、过节的传统食品。早在明代北京的回民就开始吃油炸馓子了,之后,回族聚居的甘肃、宁夏、云南等省都有吃馓子的习俗。

当回族亲友拜节时,要拿馓子送礼,家里来宾客时要端上馓子和盖碗茶招待,边吃边喝边聊天。回族的馓子股细条匀,焦酥香脆,色泽艳丽,造型美观,做工颇讲究,一般要在面粉里放入适量的矾、碱、盐溶液,并加入由红糖、蜂蜜、花椒、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,再加进鸡蛋和香油和面,然后反复揉压,搓成粗条放在盆中醒一会儿。

当油锅热时,左手四指并拢,缠上面条七团,轻轻抻长,套在筷子上下锅。宁夏、甘肃、青海等地的回民做馓子时,把面搓成均匀的长绳状,对头折成两个来回成八股,用手将两头捏在一起,即可放入油锅内炸出。回民的馓子看上去黄鲜鲜,闻起来香喷喷,吃起来脆甜甜,堪称佳馔。1982年西北五省烹饪比赛表演时,宁夏回族的馓子色彩鲜艳夺目,味道芳香,轰动了西安。

回族的麻花,制作也很精细,品种多样,有蜜麻花和淡味脆麻花两类,脆麻花又可分为三股麻花、绳子头麻花、大麻花、果料麻花、芝麻麻花、芙蓉麻花等等。这些麻花的原料成分略有不同,但搓法多样,色鲜味美。

回族还用同样的原料制作出油酥花茧、油酥脆花,以及各种花花、油圈等等。入口脆酥,味道香甜。如今回族群众开设的馓子、麻花馆,门庭若市,供不应求,深受兄弟姐妹回民族的欢迎和赞誉。

小结:北京地区和天津也有关于特色麻花小吃,但是和回族的会有很大的差别。比如回族的很多都比较细,天津和北京的麻花会比较的粗,味道也有一些差异。

相关阅读

MORE+

最新文章

MORE+

              热门标签

              小编推荐